在3月23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鋼鐵物流合作論壇暨春季鋼市研討峰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表示,隨著國家重視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融合發展,鋼鐵行業與現代物流業合作、聯盟、聯動、融合將面臨重大機遇。
何 黎明表示,下一步,為深化兩業聯動融合,建議關注以下幾方面的趨勢:一是協同化。要強化供應鏈協同制造,推動鋼鐵企業與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供應 鏈環節深度融合,通過服務外包、流程再造、持續改善、重組整合等多種方式實現協同發展,穩定生產服務供應,提升客戶響應速度,縮短生產周期,降低供應鏈物 流成本。
二是定制化。要進一步深化物流外包,引導鋼鐵企業和物流企業深化合作,適應生產方式變革和環保治理趨勢,提供精益化、定制化、綠色化物流服務,依托物流服務開發產品、貿易、金融等增值服務,從提供產品制造向提供產業服務轉變,提升制造產業價值鏈。
三是智能化。要推進全程數字化、可視化,鼓勵鋼鐵企業和物流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促進物流信息對接和系統集成,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智慧物流等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培育工業互聯網,提高敏捷制造能力。
四是網絡化。要加強鋼鐵物流樞紐建設,加快發展鐵路為核心的多式聯運體系,支持鐵路專用線入港、入企、入園,利用物流樞紐集聚大量資源,利用多式聯運提高運輸效率,為鋼鐵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降低鋼鐵企業物流成本,支撐鋼鐵產業高質量集群發展。
五是國際化。要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鼓勵鋼鐵企業深化對外投資合作,設立境外分銷和服務網絡、物流配送中心、海外倉等,建立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建設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提高全球供應鏈安全水平。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鋼鐵物流專業**主任虞鋼在論壇上則指出,當前我國鋼鐵物流服務能力和水平與鋼鐵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需求之間,現代物流服務體 系與現代化經濟體系之間,還存在許多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這是我國經濟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產業形態向中高端發展后出現的新問題。
我國鋼鐵流通和物流行業要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抓住行業發展主要矛盾,利用新時代發展的戰略機遇,積極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主線,滿足國民經濟對行業發展的新要求。
虞鋼表示,鋼鐵流通和物流行業改革集中于三個方面:
一是增強有效供給,提升流通服務質量。鋼鐵流通和物流供應鏈企業要通過深化服務提升鋼鐵物流轉型速度和質量。鋼鐵流通和物流是支撐產業轉型的生產服務業。要 大力發展鋼鐵物流個性化服務,打造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流通交易中心,加強電子商務服務高端制造型企業,大力發展鋼鐵物流與集成服務,更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供 應鏈服務,有實力的大型鋼鐵流通企業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資金、知名的品牌等綜合優勢,掌控現代鋼鐵物流全產業鏈條,滿足一體化、集約化的綜合服務需求。
二是創新流通模式,加快鋼鐵物流信息化。這兩年,我國鋼鐵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數量在全國大宗商品電商企業中占比將近30%,鋼鐵電商平臺線上鋼材交易量占總交 易量超過10%,鋼鐵電商已經成為國內發展較快的電商領域,傳統鋼材貿易流通模式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成為大勢所趨。鋼鐵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和轉型,也會帶來鋼鐵產業采購模式、營銷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深刻變化,需要行業積極采取措施和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三是重塑供應鏈關 系,實現金融合作共贏。長期以來,我國鋼鐵業的生產和流通環節存在明顯脫節。鋼鐵生產和流通分割導致物流供應鏈金融創新難以有效融合,隨著鋼鐵流通市場紛 繁復雜,生產商直供比例加大,流通企業大批退出,導致供應鏈關系緊張,供應鏈物流金融創新難以實現。新時代到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企業間的競爭 已經上升到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競爭,因此要重塑鋼鐵供應鏈關系,打破鋼鐵生產和流通環節的隔閡,實現共創共享,形成聯動融合的新型鋼鐵流通交易生態圈。

春節過后,南方出現綿長的陰雨天氣,延緩了終端需求啟動進程,令鋼貿商們心情也是一片霧蒙蒙的。
據國內知名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較新報告,面對高爐開工率小幅回升,以及鋼市成交相對冷清,鋼市庫存正在快速累積,現已超過2017年春節后高位,并向2018年春節后高位靠攏。
眼看正月十五過后,多地將進入開工季,不少鋼貿商卻對后市不敢過于樂觀。
隨著手機鏡頭的轉動,滿目都是盤螺、螺紋等鋼材庫存。來自寧波、邯鄲等地的鋼貿商們用視頻直觀地展現了當下的庫存情況。
一位鋼貿企業負責人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現在業內較關注的莫過于南方地區的天氣情況。如果陰雨天氣還將持續,加上北方出現大面積嚴重霧霾天氣,若短期內需求拉不起來,鋼貿企業承受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根據申萬宏源鋼鐵團隊近期對有關鋼貿商調研顯示,南京的一家受訪鋼貿企業的庫存水平在50%左右。相關負責人認為,今年鋼材需求釋放比去年看起來更晚一些。加上大范圍陰雨天氣,貿易商態度都比較謹慎。廣東的鋼貿企業在庫存累積方面更為謹慎,但相關負責人認為廣東地區基建項目對于鋼材的需求拉動較大,對于后期市場需求并不悲觀。
通過與鋼鐵業內人士交流,記者還發現目前無論鋼廠、貿易商還是下游需求方都越來越關注期貨市場的表現。若黑色系期貨上漲,采購將明顯變得積極,鋼貿商也會快速恢復信心。
西本新干線研究員對記者表示,從全國庫存統計來看,截至2月22日,全國主要城市螺紋鋼庫存周環比增加126.34萬噸,線材庫存周環比上漲33.25萬噸;全國主要鋼廠庫存周環比增加10.86萬噸,線材庫存周環比增加1.75萬噸。下游需求啟動緩慢,新資源陸續到貨,螺紋鋼庫存延續大幅增加。下周南方大部仍有雨水天氣,庫存高位對鋼價存在抑制作用,但終端需求畢竟在緩慢恢復,對下周市場維持偏中性評價。

2019年伊始,上海市鋼貿商會副會長、上海五波鋼結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慶平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9年我國“鋼需” 發生了變化,鋼貿商應把經營重心向“鋼需”明顯的區域轉移,尤其是東部及沿海地區的鋼貿商要進行戰略轉移,以適應鋼材市場大環境的變化。
任慶平認為,2019年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同時又有足夠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2019年國民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變,“鋼需”整體將 繼續保持穩定。但不同地域、行業的發展不平衡,對鋼材需求存在明顯差異。隨著經濟結構不斷調整,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新經濟增長點對鋼材需求強度也將發生變 化。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向節能環保、低碳綠色、高質量方向發展,用鋼行業對鋼鐵產品需求由品種、數量的增長轉向質量和品質的提升。
據此,鋼貿商應及時調整和優化經營重心、市場定位、營銷模式。以建筑鋼材消耗量較大的房地產行業為例,從總體來看,房地產調控難以放松,“住房 不炒”定位不會改變,但調控政策將出現“因城施策”的變化,將以“短期行政限制退出+長效機制出臺”組合的方式展開,房地產政策將從“行政施策”向“綜合 施策”轉變,房地產行業的住宅建設重點向三、四線城市轉移。據業內機構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增長8.8%,其中一線城 市同比下降4.6%,二線城市同比增長3.4%,三、四線城市累計同比增長27.3%。2019年,三、四線城市將是鋼貿商鋼材銷售的重點地區。
2019年,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將加快,“鋼需”將日趨增多。近來,中西部地區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集中開工,還有不少重大工程項目已 獲批。比如,日前四川省成都市52個重大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集中開工,總投資812.1億元;西安至延安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總投資551.6億 元;重慶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8年~2023年)于2018年12月6日獲批,總投資455.7億元。據此,預計2019年中西部“鋼 需”強度將不斷加大,“鋼需”區域性變化將進一步凸顯。
此外,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也為拉動“鋼需”注入強勁動力。生產性基礎設施和裝備、生活性基礎設施和裝備的制造均要消耗大量鋼材,這也將成為2019年“鋼需”的新亮點、新變化。鋼貿商應根據這一變化轉移經營重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足量鋼材。
“從各地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來看,東部及沿海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小于中西部地區,‘鋼需’逐漸減少。相反,不少中西部地區GDP呈兩位數增 長,高于東部地區。”任慶平說,“2018年,鄭州市經濟總量首破萬億大關;四川省GDP超過4萬億元,同比增長8%;西藏自治區GDP增長10%左右, 實現兩位數增速,增幅高于一些東部城市。這些地區的‘鋼需’增幅大于東部及沿海地區。因此,鋼貿商轉移經營重心是大勢所趨。”
任慶平表示,東部及沿海地區的鋼貿商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營銷經驗,具有創新的經營理念,有資金實力和銷售渠道等優勢。鋼貿商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在“鋼需”明顯的區域拓展市場,捕捉商機。這是在當今經濟新常態下,東部及沿海地區的鋼貿商生存發展的一條新路徑。

-/gjcjdj/-
http://www.joan10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