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鋼不銹鋼管公司突破無縫管規格極限,一次熱成型生產出25米超長高爐爐底冷卻用不銹鋼管,該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
以往的爐底冷卻用管多使用焊接鋼管對接,因存在焊縫,使用壽命和耐高溫性能遠遠低于一次成型擠壓管。由于產品要求口徑大、長度超出規格極限、使用位置特殊等,對耐高溫、抗腐蝕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質量要求,生產難度較大。為了滿足用戶需求,該公司成立攻關小組,擬定專門工藝路線,制作專用模具,通過控制擠壓節奏,減少冷卻彎曲度等措施,成功擠壓出25米超長不銹鋼管,通過檢驗,各項質量指標滿足標準要求和用戶需求,得到用戶的肯定。
日前,貴州鋼繩有限公司來到酒鋼宏興股份煉軋廠,專門追加82B產品訂單。煉軋廠品種線材市場表現不俗,歸功于從原料入廠源頭抓起,優化全流程產品生產工藝,品種線材質量得到大幅提升,今年品種線材訂單總量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近年來,鋼材市場對品種線材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對當前正處在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品種產量、線棒材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煉軋廠來說,搶抓市場的根本手段就是保證產品的品質。
“品種線材多為深加工產品,客戶對線材質量的要求非常高。”煉軋廠技術質量科科長姜軍說,尤其是82B產品,加工后廣泛應用于鐵路工程、高層建筑、跨江斜拉大橋、懸索吊橋、海上平臺等重點建筑結構工程,質量要求嚴格。目前,預應力鋼絲、鋼絞線用盤條等擁有國內多家穩定客戶,得到了國內市場廣泛認可,樹立了酒鋼硬線產品的品牌形象。盡管如此,品種線材產品也暴露出如拉拔脆斷、酸洗困難等問題,對用戶后續生產加工的穩定性影響較大。尤其是一到冬季,82B產品的拉拔性能更不好控制。
針對品種線材產品的質量波動,煉軋廠專門成立質量提升攻關組,集中專業技術人員,緊盯關鍵核心問題,制定整體質量提升方案,重點解決占品種效益較好的82B等產品質量問題。
該廠技術人員找來寶鋼、日本神戶制鋼、沙鋼、水鋼等國內外品種線材企業生產的品種線材樣品,分析化學成分、微量元素、夾雜物、組織結構等關鍵控制因素,并與酒鋼產品進行對標,尋找差距,明確短板。在進一步搞清82B產品相關生產理論的基礎上,技術人員結合現場設備條件,積極探索82B工藝優化目標和措施,提升82B產品整體質量,增加82B產品經濟效益。
攻關人員從原料入手進行優化,嚴格控制82B生產入爐條件,實現精料入爐;結合簾線鋼生產工藝及夾雜物塑性化處理技術,開展脫氧劑替代試驗,全程實現無鋁化冶煉,并在試驗的基礎上固化工藝操作;推行精煉精準鈣處理工藝,在控制鋼水鋁含量的同時,優化鈣處理工藝,減少外來夾雜物的形成;整澆次實現恒拉速澆鑄,穩定了鑄坯表面質量及內部質量;完善鑄坯下線管理制度,實現鑄坯緩冷工藝,改善碳、錳等元素偏析程度;優化軋鋼加熱爐自動燃燒控制工藝和軋鋼窄范圍控制工藝,提高了鋼坯溫度的穩定性;調整軋制節奏、終軋溫度,改善了盤條表面氧化層結構及盤條表面質量。為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煉鋼系統根據82B鐵水條件、轉爐終點控制、鋼水精煉效果和連鑄生產穩定性控制等情況,對82B鑄坯實施分級管理。嚴格執行吊裝要求,避免出現吊裝事故。從原料入爐到產品吊裝出廠,煉軋廠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定制生產滿足用戶加工要求的差異化產品。
通過全流程工藝優化和質量控制措施的實施,82B鋼水潔凈度明顯提高,鋼中夾雜物整體含量降低,特別是大型夾雜物等級降低至0.5級以下,夾雜物中氧化鋁含量降低18%,82B盤條小結疤等表面質量問題得到解決。從用戶反饋情況來看,線材拉拔性能較優化前呈穩定趨勢。目前,未產生因拉拔斷裂導致的質量異議,產品綜合性能指標完全滿足下游用戶加工要求。今年一季度,該廠82B產品銷售量達到2.88萬噸。

據生態環境部4月29日消息,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現有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到2020年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顯進展,力爭60%左右產能完成改造,有序推進其他地區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到2025年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國力爭80%以上產能完成改造。
實際上,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去年5月初,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征求《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意見的函,提出在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節點,分別要求不同區域達到要求目標。新建(含搬遷)鋼鐵項目要全部達到超低排放水平。2020年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具備改造條件的鋼鐵企業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2年年底前,珠三角、成渝、遼寧中部、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烏昌等區域基本完成。2025年年底前,全國具備改造條件的鋼鐵企業力爭實現超低排放。同時,各個節點需完成相對應的改造規模目標:4.8億噸、5.8億噸、9億噸。《意見稿》要求,力爭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鋼鐵產能改造4.8億噸,2022年年底前完成5.8億噸,2025年年底前完成改造9億噸左右。
建信期貨黑色產業研究主管翟賀攀表示,對比上述兩個文件可以發現以每年全國鋼鐵產能11.2億噸計算,對于2025年底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比例,《意見》和《意見稿》基本一致;但對于2020年底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比例,若非重點區域與重點區域均達到60%的比例要求,則《意見》比《意見稿》多約1.9億噸,即提前兩年多完成約17%的鋼鐵產能改造。
那么,《意見》出臺后,是否會對鋼鐵企業生產以及后續供求關系造成影響?“各地不等,鋼鐵企業前期大都做了相關的準備,且各省份的推進速度也不一樣。”徐州金虹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廣瑞說。
記者聯系到了華信期貨黑色事業部總監付小廣。他告訴記者:“五部委聯合發布的實施鋼鐵業超低排放是保證鋼鐵業環保的具體措施,對鋼鐵供應來說無疑是有壓制的,但超低排放意見書實際就是去年9月環保部發布的后續跟進,應該說鋼廠已經在積極做超低排放的工作,估計短期對鋼材產量沒有實質性的影響。預計到四季度,即2020年前的最后一季度,這個政策對未達標的企業實施嚴格措施,到時估計對產量影響會比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從政策層面看,魯證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張文海表示,《意見》更加鼓勵通過產能置換、兼并重組等方式達到去產能的目的,行政性干預可能會進一步弱化。對于鋼鐵行業來講,通過設立超低排放改造標準達到淘汰落后產能、增加行業集中度的目的。對于鋼鐵企業內部來講,主要考驗企業的資金投入和設備維護,環保成本會進一步上升,生產成本也會相應增加。
張文海還表示,“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去產能1.5億噸的目標已經完成,隨著《意見》的發布,去產能壓力逐步減輕,行政化去產能方向會轉變,產能去化速率相對于往年會明顯收窄。今年以來,鋼鐵行業產能釋放較快,產量不斷刷新歷史同期高點,鋼廠利潤相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但利潤水平仍維持在合理范圍,鋼材產量仍在趕頂,終端需求尚未轉弱,供給壓力尚未兌現,整體仍將趨穩運行。
值得一提的是,翟賀攀認為,這一政策變化或促使鋼鐵產業鏈上各產品價格再度走高,但整體上鋼材價格將強于焦炭、焦煤、鐵礦石等原料價格。走勢分化行情下,建議以多鋼材空原料策略為主,“五一”小長假前需注意倉位適度和風險控制。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有關部門和單位:
為進一步鞏固鋼鐵去產能成果,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做好2019年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工作通知如下:
一、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
各市、縣政府和省有關單位要繼續按照《關于進一步完善打擊取締“地條鋼”工作長效機制的通知》(皖經信明電〔2018〕36號)和《制售“地條鋼”違法行為查處工作要點》(皖經信原材料〔2018〕147號)要求,持續優化完善工作機制,認真落實屬地責任和主體責任,定期更新公示涉鋼企業名單、認真組織開展聯合執法、繼續實行有獎舉報,對制售“地條鋼”違法行為,要依法從嚴查處,形成震懾警示效果。
結合2019年工作,省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辦公室(以下簡稱“省鋼鐵去產能辦公室”)對執法檢查重點和劃片督導任務分工進行了調整(見附件1)。執法檢查方面,各市、縣政府要以電爐短流程鋼鐵冶煉企業、獨立熱軋企業和中(工)頻爐企業為執法重點,市場監管部門現場執法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戶企業);對電力監測中發現用電異常的企業,及時進行現場執法檢查。劃片督導方面,根據省機構改革實際,對劃片區域督導單位進行調整,由劃片督導單位負責對劃片區域落實工作長效機制情況進行督促指導,對“地條鋼”舉報線索核實查處、拆除驗收情況等進行現場督查。
二、嚴禁新增鋼鐵冶煉產能
嚴格執行《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令673號)、《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2號)、《企業投資項目事中事后監管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14號)、《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工信部原〔2017〕337號)、《關于支持打擊“地條鋼”、界定工頻和中頻感應爐使用范圍的意見》(鋼協〔2017〕23號)等有關法規、政策和文件,嚴格把關涉鋼項目。對新建、改建、擴建高爐、轉爐及電爐等鋼鐵冶煉設備,中間或較終產品為鋼坯、鋼錠、鋼材的涉鋼項目,必須履行鋼鐵冶煉產能置換手續;發現擅自違法開工建設、違規產能置換和備案的,在建項目要立即停建,已投產的要立即停產。對新增中(工)頻爐等熔煉工序,參照鋼協〔2017〕23號文件判定為“地條鋼”企業的,必須堅決依法查處。
項目備案機關如對相關工藝技術和政策把握不準,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對已取得備案手續的涉鋼項目,在基本竣工之后或項目投產前,備案機關至少組織一次現場核查。
三、完善違法違規產能舉報響應核查機制
繼續實施《安徽省“地條鋼”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獎勵辦法》(皖經信原材料〔2018〕85號),將有效期延長至2019年底。將省級“地條鋼”舉報平臺調整為全省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舉報平臺,受理范圍包括:“地條鋼”死灰復燃、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落后產能未按規定淘汰、違規新增產能(包括違規備案、未批先建、批小建大、不符合產能置換規定、弄虛作假,在鐵合金、鑄造、機械、船舶等行業的生產流程中以延伸上下游產業鏈、資源綜合利用等名義違規新增鋼鐵產能)等。對國家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轉辦和省級舉報平臺受理的舉報線索,原則轉交相關市人民政府辦理。其中,已建成違規產能和違規新增產能處理參照《鋼鐵行業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發改能源〔2016〕921號)執行。各市、縣要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健全完善本級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響應機制,對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始終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
四、統一規范工作流程和執法標準
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根據鋼鐵、鑄造等行業特點、監管需要,按照簡易、可操作的原則,細化規范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要求;結合前期查處的“地條鋼”案例,對項目投資、產品質量、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執法依據、處罰標準不一問題進行規范,確保執法公平、懲處到位。對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各市、縣政府要加大追責問責力度,特別是對違規備案新增鋼鐵冶煉產能、新上“地條鋼”項目,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執法處罰不到位的,要認真核實,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五、有關要求
(一)各市要按時報送工作進展情況,于每季度前10個工作日在本級政府門戶更新公示本地鋼鐵冶煉、軋鋼和鑄造企業名單,并將企業名單電子版報省鋼鐵去產能辦公室,抄送劃片督導單位;如有“地條鋼”企業正在接受查處的,一并報送較新進展情況。劃片督導單位要按照劃片分工,及時對“地條鋼”舉報線索核實查處、拆除驗收情況進行現場督查,并按照皖經信明電〔2018〕36號文件要求填寫《打擊取締“地條鋼”工作督查情況表》,反饋所在地市政府,并抄送省鋼鐵去產能辦公室。
(二)為做好迎接2019年國家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專項抽查準備工作,各市要結合涉鋼企業名單季度更新,對壓減鋼鐵產能、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嚴禁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進行排查,發現問題要及時整改查處。同時,對本地尚未拆除驗收的“地條鋼”企業(見附件2)及時驗收;對本地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工作資料(包括已查處“地條鋼”企業的調查核實、執法處罰、拆除驗收、追責問責等資料)進行認真整理歸檔。查處整改情況以及“地條鋼”企業驗收資料等與一季度工作總結一并于5月17日前報送省鋼鐵去產能辦公室。

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時間表正式敲定——各省(區、市)應制定本地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計劃方案,并于2019年7月底前報送相關部委。
4月29日,《每日經濟》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生態環境部、國家**、工信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五部委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全國新建(含搬遷)鋼鐵項目原則上要達到超低排放水平。到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顯進展,力爭60%左右產能完成改造,有序推進其他地區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到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國力爭80%以上產能完成改造。
與2018年5月的征求意見稿相比,此次《意見》對超低排放時間表制定得更加詳細、具體,但部分指標也有一定放寬。比如,對符合超低排放條件的鋼鐵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待遇。應稅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低于污染物排放標準30%的,減按75%征收環境保護稅;低于50%的,減按50%征收環境保護稅。
嚴格新項目環境準入
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行業,多年來,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意見》指出,推動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實現全流程、全過程環境管理,有效提高鋼鐵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削減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有力支撐。
五部委強調,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是指對所有生產環節(含原料場、燒結、球團、煉焦、煉鐵、煉鋼、軋鋼、自備電廠等,以及大宗物料產品運輸)實施升級改造。
根據《意見》內容,對大氣污染物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以及運輸過程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在有組織排放控制指標方面,燒結機機頭、球團焙燒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主要污染源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原則上分別不高于10、50、200毫克/立方米。達到超低排放的鋼鐵企業每月至少95%以上時段小時均值排放濃度滿足上述要求。
《意見》指出,嚴格新改擴建項目環境準入。嚴禁新增鋼鐵冶煉產能,新改擴建(含搬遷)鋼鐵項目要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支持鼓勵鋼鐵冶煉產能向環境容量大、資源**條件好的地區轉移。鼓勵重點區域高爐-轉爐長流程企業轉型為電爐短流程企業,通過工藝改造減少污染物排放,達到超低排放要求。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生產設施。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提高重點區域鋼鐵行業落后產能淘汰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制定標準更高的落后產能淘汰政策。
個別指標略有放寬
對于鋼鐵企業而言,較大的障礙之一就是來自改造成本的投入以及運營成本的增加。
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高一平曾告訴《每日經濟》,實現超低排放后,企業的成本肯定會出現明顯增加:一部分是一次性投入,中天鋼鐵做的550平方米燒結機脫硫脫硝超低排放投資1.5億元;另一部分是常態化投入,每噸燒結礦的成本要增加17~18元。
這樣一筆錢對于鋼鐵企業,尤其是規模相對較小的鋼鐵企業而言,可能會有一定壓力。此外,在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在回答《每日經濟》提問時稱,包括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等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同等規模鋼鐵企業治理,有的花幾億元,有的僅幾千萬元,治污工程的基礎硬件配置達不到要求,肯定會出現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5月,生態環境部就發布了《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中的主要目標要求是:明確新建(含搬遷)鋼鐵項目要全部達到超低排放水平。到2020年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具備改造條件的鋼鐵企業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2年底前,珠三角、成渝、遼寧中部、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烏昌等區域基本完成;到2025年底前,全國具備改造條件的鋼鐵企業力爭實現超低排放。
與征求意見稿相比,《意見》在相應時間節點上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比例方面略有變化。同時,征求意見稿在有組織排放控制方面,氮氧化物小時均值排放濃度為不高于150毫克/立方米。相對而言,此次《意見》對此也有一定的放寬。
-/gjcjdj/-
http://www.joan1016.com